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其中許多優秀的傳承,至今影響著我們的言行舉止,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比如人們常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古往今來,那些有責任感的人們皆會做一些捐贈與善事,有的即便幾百上千年過去了,人們依然會記住他們。周莊,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它在春秋時代是吳王少子搖的封地,故稱為搖城,到了唐朝叫貞豐里,公元1086年即宋元祐元年,一位名叫周迪功的蘇州人在此經農設莊,后來他又捐田建寺(全福寺),百姓為感謝他的善舉,特地將貞豐里改為“周莊”。當時的周莊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名氣,估計就像今天的張家村,李家屯,王家埡口一樣,人口也不多,只是后來靖康之變,金二十相公隨宋室南渡在此定居,于是這里的人煙才逐漸稠密。不過真正讓周莊發展起來,成為江南名鎮的,還是元朝期間,浙江湖州人沈祐攜其子沈萬三由湖州的南潯遷至周莊東宅村,躬耕起家,后從事貿易而逐步發跡,促進了這里的繁榮,使其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古鎮框架。周莊占地面積約40平方公里,水系發達,河流縱橫,肖甸湖、天花蕩、太師淀等湖蕩相連,河港交叉,陸地面積僅有一半,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800多戶原住民枕河而居,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著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這些石橋將河流分割的土地又連在一起,使得古鎮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是名符其實的江南水鄉。周莊的名氣很多,全球十大最美小鎮、全球優秀生態景區、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首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首批全國低碳旅游示范區、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聯合國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每一項都堪稱金字招牌。小橋流水人家周莊的真實寫照,著名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盛贊周莊,說它集中國水鄉之美,世界建筑大師貝聿銘也為其題詞:“周莊是國寶”,溫步在周莊古鎮,這里古建林立,吳韻厚重,水巷之間,各種元、明、清的古樓、古橋、古樹相映成景,美如畫卷。周莊有兩個人不得不說,一個是因為捐了土地修建全福寺的周迪功,周莊就是因為他的善舉而改名為周莊的;另一個是讓這里繁榮起來的富商沈萬三,所以古鎮上最出名的建筑是沈廳,最古老的寺院是全福寺,最有名的美食是萬三蹄與萬三糕。周莊屬于蘇州的昆山,與屬于蘇州吳江的同里相鄰,兩座同屬江南六大古鎮、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的水鄉古鎮相隔僅十余公里,古鎮的建筑相近,文化相仿,卻有各具特色。大家覺得周莊與同里,哪一個更好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