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峨城山孫和平教授在他的《開江文史典藏》一書里,把峨城山看的很神圣,認為關涉到開江人雄懷氣壯的精神。筆者亦有同感??v觀開江地理特征,無大江大河淘濯人的智慧,與睿智哲人失之交臂。雖有阡陌縱橫的平原,但四周終被青山層層圈圍,影響窮極萬里的視野。如此環境,產佳谷,出美女,但難以產生坦蕩弘曠之士。開江人根于巴山,生命源于巴山,首先當向大山吸取精神力量。巴山逶迤八百里,大山無數,具體向那座山吸取力量?自然是“近取諸身”,峨城山便是值得注目的一座圣山。黑天池山盡管為全縣最高處,但生相詭異,地上和地下的變異都極其復雜(見《登上靈巖嘆境奇》一文),不合衡穩法則。有“安如泰山”之說,峨城山的構成、骨骼、血脈、氣質與東岳泰山相似。其形巍峨,其色蒼茫,其神沉雄,其氣靜穆,其峰峻韌。延綿橫亙,浩瀚無垠。望其形,以修其貌;觀其色,以揚其美;感其神,以聚其魄;視其氣,以凝其態;仰其峰,以奮其志。古人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p>不愛其山,不樂其山,焉得“仁”乎?仁者,人道也!人道,即自然之道。與山齊美,與四季同步,并日月同行。順自然方得真性、真氣、真誠。逆自然而行,則妄行矣!該山史稱“治西第一總隘。南北通衢,兵家必爭。舞陽侯在此筑城,以助楚漢相爭,與宣漢峰城相呼應;徐天德舉義揮旗,勢結三槐聯動,倡白蓮教義推腐朽;許世友揮師紅軍,出宣漢依峨城,與軍閥大戰七晝夜。今人江上風清先生有古風《吟峨城山》云:雪霽峨城古,巍巍一險關。青竹潑浩淼,白云坐悠閑。裊裊烽煙去,蕭蕭戰馬還。韋編難詳盡,目送過千山。此為人文之氣也。人文之氣,即文化之氣。此氣可濡可染,然需察風云變幻,時態情形,此一時,彼一時,文章合時而作,英雄乘勢而為。劉禹錫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是也。古人早已發現峨城山的神圣,明清兩朝“八景”多有變化,但“峨城雪霽”600年漫長歷史始終為“八景”之一。古縣志云:“治西五十里,有峨城山,駊騀雄峙,冬日積雪,炫耀光明,照徹數十里?!庇衷疲骸爸挝魑迨?。峰高千仞,甚嵬峨。相傳漢武陽侯樊噲駐兵于上,就險筑城。至今遺址存焉。上有梵宇,噲亦肖像其中?!惫湃嗽娫疲骸皪潓涔谌?,煙嵐出萬壑。舞陽兵駐處,魍魎魂消落?!薄拔∥∥髦庞褴饺?,霽色遙分雪萬重。十丈紅塵飛不到,寒云高破一聲鐘?!惫趴h令臧榮青在《峨城山樊侯廟碑記》中道:“百里外望之,蔚然而森秀。蓋新寧一巨鎮也?!?/p>此地非等閑還有一證,縣志記載:西魏時在回龍場(今回龍鎮)設立蛇龍縣。同時在回龍場設立東關郡,領蛇龍、新寧二縣。山之形似蛇似龍,文昌宮廟和關廟內各有一汪清泉為其眼睛。故稱蛇龍縣。另具宣漢巴人文化學者劉興國考證,“蛇龍”一詞,源于巴文化,因蛇與龍是巴人崇拜的圖騰。蛇與龍,實為一物。蛇龍縣治與峨城山,近在咫尺。可見,開江人敬仰和崇拜峨城山是有自然根據和歷史底蘊的。開江無大河滔滔,山多猥瑣,而平壩溫和,是以多脆弱而乏剛健?!兑住烦疤煨薪 ?,即是此理。再因少水的浸潤、沖擊,故失之綿韌。是以從初唐豪杰冉肇則開始,開江領地上的人物大多半途夭折或命運忽然蹇滯,皆因形地、文化之故。敬山以達強健、雄壯、大氣、開闊;重水以達智慧通達、識見卓異、百折不饒。在向山尋找力量源泉的同時,如能繼續移山造湖,在巴山小平原里建設一個人工水鄉,以達剛柔并濟,那就會產生人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