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備課啟動新課標落地,讓每一節課都精彩 “對孩子而言,美是一種感性的認知和體驗,是對外界的感知力,是對幸福的感受力。 肖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高等師范院??平倘诤蟿撔缕脚_美育專委會執行主任。 在“芭莎·課后一小時”美育公益項目鄉村教師美育能力提升研習營,集合了北京師范大學的優質專家團隊及一線名師專家,為“芭莎·課后一小時”項目校的優秀一線鄉村教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 借由本次研習營,我們也有機會與肖艷老師面對面,一起來聊聊她對于《新課標》的解讀,并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談談少兒美育的意義,以及探討鄉村美育的現狀和未來。 肖艷老師的分享從核心素養與藝術教育的關系、藝術學科的教學環節設計、學科的綜合理念教學設計三個方面出發,深入淺出地為參加培訓的老師們帶來《新課標》語境下的美育課程設計。 Q1芭莎慈善:您認為《新課標》語境具體指的是什么? 肖艷老師:《新課標》語境主要是指2022年4月份,教育部出臺的義務教育課程的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該方案旨在更好地幫助老師們,尤其是鄉村教師,去解讀本次課程標準當中提到的課程培養方案和課程理念等,包括本次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改革。 而本次培訓同樣依托于《新課標》的大框架,幫助老師們更好地設置美育課程。 肖老師在“芭莎·課后一小時”研習營上,分享《新課標》語境下的美育課程設計 Q2芭莎慈善:您覺得對于鄉村教育而言,《新課標》有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呢? 肖艷老師:就機遇而言,在《新課標》之下,尤其是新課程培養方案中,可以有一定的課時比例來進行鄉土課程教學。鄉土課程的設置對于有豐富鄉土資源的鄉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傳播和傳承的機遇。 就挑戰而言,老師們在課程設計和開發上是比較有困難的。因為老師們更擅長課程教學,但對于課程開發,尤其是鄉土課程的開發,是需要老師們將課程內容和鄉土資源進行整合架構,這對于老師的能力水平要求相當高,因此難度較大。 △ “鄉土課程的開發,對于老師的能力水平要求相當高” Q3芭莎慈善:從藝術學的角度來看,您怎么看待少兒美育的重要性? 肖艷老師:本次《新課標》中,反復提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尤其對于孩子而言,他們對美的世界,更多的是一種感性的認知和一種美的體驗、對外界的感知力、對幸福的感受力。 這種認知和體驗會形成一種長期記憶,這種記憶在他們成長過程當中,慢慢會形成一種內在驅動力,讓他們去追逐自己的興趣愛好,這種驅動力對于他們以后的成長道路也非常重要。 這也體現在本次的課程標準當中,相信老師們從本次培訓也感受到其中的變化。課程標準從第1版、第2版到第3版的演變,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趨勢,第3版是對前面兩版的整合,是在原來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這需要老師們去學習如何靈活地抓住課程方案的要求和變化,落實到自己的教學中。 尤其對于兒童美育這種長期的培育課程,是需要老師們制定不同程度的目標,包括宏觀長遠的目標、中期的目標、當下的目標、每次課程的小目標。 △ “老師們需學習如何靈活地抓住,新課程方案的要求和變化” Q4芭莎慈善:很多人都說,鄉村孩子最重要的應該是走出大山,走進城里來,因此家長可能都覺得考分優先,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呢? 肖艷老師:這個現象是對現實問題的關照。比走出大山更重要的是,學生們走出大山之后,擁有本領回去建設自己的大山。比分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理想和信念。 我們希望培育出有理想、有信念、有本領的學生。面對這一目標,首先老師需要讓孩子們擁有走出大山的希望和夢想,在他們來到外面的世界,學習更多的本領之后,他們想要回歸家鄉,改變或者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這樣的理想和信念更重要。 △ “比分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理想和信念” Q5芭莎慈善:那您觀察下來,鄉村美育當中,最大的困難和困境是什么呢,您的建議是什么? 肖艷老師:首先是大家都在關注的教育公平問題。從硬件和軟件來看,鄉村的教育資源跟城市比確實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距。比如說,就硬件設施而言,城市的孩子們可以享受到內容非常豐富和形式多樣的藝術資源,去大劇院觀看經典的中外演出,可以參加各種樂團排練,可以看各種展覽,而鄉村的孩子卻更多地是從大自然中感受藝術。 就軟性條件而言,比如說,城市里的學校,教師團隊的能力和水平更高,家長對于美育更重視;而在鄉村,師資力量和美育重視程度是明顯不足的。這也是鄉村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比較頭痛的問題,鄉村留不住教育人才。這些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制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的。 Q6芭莎慈善:您以前是否了解過“芭莎·課后一小時”項目,這次親自參與其中的感受是什么樣的? 肖艷老師:我這次參與到“芭莎·課后一小時”的培訓當中,能夠深切感受到專家團隊們和參與培訓的老師們都是非常專業的,他們都非常重視這次培訓,大家都是懷揣著教育初心,參與到本次培訓活動中來。 △ 在“芭莎·課后一小時”研習營講課的肖老師 從本次培訓的專家角度來看,大家希望利用有限的時間,能夠讓老師們拿到他們所需的法寶,迅速應用到他們的課程教學當中。而對于鄉村美育老師來說,大家都熱情高漲。無論從老師的前期反饋還是后期的調研問卷當中,都能看出老師們從中收獲滿滿。其中有些老師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到系統的教育理念和正規的美術配套教具。 “芭莎·課后一小時”項目不僅帶來教室、課桌椅、一體機等硬件設施的投入,還能夠帶來像線上課程、雙師課堂這樣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讓老師和學生在具體課程實施的時候,能夠更加快速地適應教學的變化。 在鄉村學校中,美育教師團隊是人手不足的,所以很多美育教師,需要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因此,老師們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運用,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幫扶。 Q7芭莎慈善:這次與研習營的50位老師面對面的教學和接觸,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肖艷老師:首先,這50位老師是非常幸運的,能夠有機會參與我們的這次培訓,對他們來說,在開拓眼界的同時,更是將自己學習到的內容,帶回到學校中進行更廣泛的傳播。 其次,這是一個資源共享的機會和平臺。一方面是“芭莎·課后一小時”項目組搭建了本次培訓的平臺,集結了專家團隊,老師們在接下來的工作當中遇到問題,我們也能夠以這種專家團隊的形式進行答疑解惑;另一方面,項目組團隊也搭建了老師們之間學習和分享的橋梁。比如說老師的提問和答疑環節,就是一次同伴之間互相交流和學習的機會,這會讓老師們受益匪淺。 △ “芭莎·課后一小時”研習營為老師們搭建了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而從本次參加培訓的老師身上,我能夠感受到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老師們非常愿意學習來自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多個不同學科的內容。除此之外,老師們的專業基本功也讓我非常驚喜,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這也是因為他們想實實在在地把這次《新課標》中提到的綜合課程理念,運用到自己日后的課程教學當中。 Q8芭莎慈善:您多次強調了藝術課程的核心素養,那您認為,如何將這些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融入到美育課程的構思和實踐中? 肖艷老師:首先,老師們在備課的時候,需要把這四點核心素養理解透徹,并將它們如同一根暗線埋藏在自己的課程當中。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老師們可以從核心素養體現的四個關鍵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入手,更好地在課程的設置當中排兵布陣。 ? 舉個例子,比如說文化理解這一點,一方面有我們中國傳統的藝術課程內容,也有一些西方經典的藝術鑒賞融入其中。所以老師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按照自己的教學節奏去體驗,去領會和呈現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指向。 Q9芭莎慈善:站在鄉村美育老師的角度,他們是在傳遞美學思維和價值,這種精神層面的影響是需要灌注更長時間和更多精力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需要如何持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您對此有什么建議和方法? 肖艷老師:我經常會跟年輕老師們溝通,我會告訴他們:“不登高山怎知山之高也?!币馑际?,站在一些大學者的肩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讓我們一起去攀登這座美學高峰。雖然我們身處地域受限的情況下,我們同樣可以做到與最前沿學科的融會貫通。 △“ 不登高山怎知山之高也” 美學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因此,老師們在自我提升過程中,需要關注到兩個方面。 一方面,老師們不僅要關注自身學科的教學內容,更要具備宏觀視角和前瞻思維。比如,關心國家的最新政策、關注最新的國際研究動態、關注學科專家的講座和論文等。 另一方面,多利用網絡資源,比如說,國家搭建的空中課堂和國培計劃。老師們只要本著求知心,一定可以接觸到更多資源,幫助老師們實現自我學習。 Q10芭莎慈善:您覺得鄉村美育,在哪些方面還可以進步? 肖艷老師:鄉村美育還大有可為。 鄉村美育可以傳播當地文化。前幾天,我看到廣東佛山一所小學的老師,他帶著自己的孩子演唱了當地的一首歌曲。這個老師用方言演唱了這首歌曲,對孩子們來說,用方言演唱,是深入到文化理解的層面,理解自己的當地民俗和文化。孩子們在學唱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家鄉美的感受和情感共鳴。 △ 參與芭莎美育課堂的孩子們在開心地展示畫作 鄉村美育也可以促進跨學科融合。比如說,語文老師以課本劇的形式,將教學內容進行編排和展演,孩子們用表演、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將語文課程和藝術課程的內容進行了串聯和融合。 鄉村美育更是可以幫助打開老師們的視野,運用更多元的方式將美好傳播出去。比如說,老師可以用視頻的形式將美好瞬間記錄下來,在更多的平臺上進行發表和發聲。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老師的教學研究和課程編排能力,同樣可以挖掘和呈現更豐富的鄉土資源。 鄉村老師需要更多這樣的平臺去獲取信息、展現自己,鼓勵他們進行創作和展演,這也是對創意實踐這一核心素養的有力實踐。 △ “老師們需要研習營這樣的平臺去獲取信息、展現自己” 當老師和學生們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鼓勵的時候,他們的信心會倍增。在這種正向和積極的循環中,老師在不斷地積累更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在無形中提升他們的教學能力。在以后課程的教學當中,這種能力就可以隨時運用,是一種無限循環的良性互動。 ?? 凝心聚愛 美育未來 ? 監制:CY 責編:哲Zhe 撰文/排版:Zz
以備課啟動新課標落地,讓每一節課都精彩 “對孩子而言,美是一種感性的認知和體驗,是對外界的感知力,是對幸福的感受力。 肖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高等師范院??平倘诤蟿撔缕脚_美育專委會執行主任。 在“芭莎·課后一小時”美育公益項目鄉村教師美育能力提升研習營,集合了北京師范大學的優質專家團隊及一線名師專家,為“芭莎·課后一小時”項目校的優秀一線鄉村教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 借由本次研習營,我們也有機會與肖艷老師面對面,一起來聊聊她對于《新課標》的解讀,并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談談少兒美育的意義,以及探討鄉村美育的現狀和未來。 肖艷老師的分享從核心素養與藝術教育的關系、藝術學科的教學環節設計、學科的綜合理念教學設計三個方面出發,深入淺出地為參加培訓的老師們帶來《新課標》語境下的美育課程設計。 Q1芭莎慈善:您認為《新課標》語境具體指的是什么? 肖艷老師:《新課標》語境主要是指2022年4月份,教育部出臺的義務教育課程的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該方案旨在更好地幫助老師們,尤其是鄉村教師,去解讀本次課程標準當中提到的課程培養方案和課程理念等,包括本次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改革。 而本次培訓同樣依托于《新課標》的大框架,幫助老師們更好地設置美育課程。 肖老師在“芭莎·課后一小時”研習營上,分享《新課標》語境下的美育課程設計 Q2芭莎慈善:您覺得對于鄉村教育而言,《新課標》有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呢? 肖艷老師:就機遇而言,在《新課標》之下,尤其是新課程培養方案中,可以有一定的課時比例來進行鄉土課程教學。鄉土課程的設置對于有豐富鄉土資源的鄉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傳播和傳承的機遇。 就挑戰而言,老師們在課程設計和開發上是比較有困難的。因為老師們更擅長課程教學,但對于課程開發,尤其是鄉土課程的開發,是需要老師們將課程內容和鄉土資源進行整合架構,這對于老師的能力水平要求相當高,因此難度較大。 △ “鄉土課程的開發,對于老師的能力水平要求相當高” Q3芭莎慈善:從藝術學的角度來看,您怎么看待少兒美育的重要性? 肖艷老師:本次《新課標》中,反復提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尤其對于孩子而言,他們對美的世界,更多的是一種感性的認知和一種美的體驗、對外界的感知力、對幸福的感受力。 這種認知和體驗會形成一種長期記憶,這種記憶在他們成長過程當中,慢慢會形成一種內在驅動力,讓他們去追逐自己的興趣愛好,這種驅動力對于他們以后的成長道路也非常重要。 這也體現在本次的課程標準當中,相信老師們從本次培訓也感受到其中的變化。課程標準從第1版、第2版到第3版的演變,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趨勢,第3版是對前面兩版的整合,是在原來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這需要老師們去學習如何靈活地抓住課程方案的要求和變化,落實到自己的教學中。 尤其對于兒童美育這種長期的培育課程,是需要老師們制定不同程度的目標,包括宏觀長遠的目標、中期的目標、當下的目標、每次課程的小目標。 △ “老師們需學習如何靈活地抓住,新課程方案的要求和變化” Q4芭莎慈善:很多人都說,鄉村孩子最重要的應該是走出大山,走進城里來,因此家長可能都覺得考分優先,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呢? 肖艷老師:這個現象是對現實問題的關照。比走出大山更重要的是,學生們走出大山之后,擁有本領回去建設自己的大山。比分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理想和信念。 我們希望培育出有理想、有信念、有本領的學生。面對這一目標,首先老師需要讓孩子們擁有走出大山的希望和夢想,在他們來到外面的世界,學習更多的本領之后,他們想要回歸家鄉,改變或者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這樣的理想和信念更重要。 △ “比分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理想和信念” Q5芭莎慈善:那您觀察下來,鄉村美育當中,最大的困難和困境是什么呢,您的建議是什么? 肖艷老師:首先是大家都在關注的教育公平問題。從硬件和軟件來看,鄉村的教育資源跟城市比確實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距。比如說,就硬件設施而言,城市的孩子們可以享受到內容非常豐富和形式多樣的藝術資源,去大劇院觀看經典的中外演出,可以參加各種樂團排練,可以看各種展覽,而鄉村的孩子卻更多地是從大自然中感受藝術。 就軟性條件而言,比如說,城市里的學校,教師團隊的能力和水平更高,家長對于美育更重視;而在鄉村,師資力量和美育重視程度是明顯不足的。這也是鄉村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比較頭痛的問題,鄉村留不住教育人才。這些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制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的。 Q6芭莎慈善:您以前是否了解過“芭莎·課后一小時”項目,這次親自參與其中的感受是什么樣的? 肖艷老師:我這次參與到“芭莎·課后一小時”的培訓當中,能夠深切感受到專家團隊們和參與培訓的老師們都是非常專業的,他們都非常重視這次培訓,大家都是懷揣著教育初心,參與到本次培訓活動中來。 △ 在“芭莎·課后一小時”研習營講課的肖老師 從本次培訓的專家角度來看,大家希望利用有限的時間,能夠讓老師們拿到他們所需的法寶,迅速應用到他們的課程教學當中。而對于鄉村美育老師來說,大家都熱情高漲。無論從老師的前期反饋還是后期的調研問卷當中,都能看出老師們從中收獲滿滿。其中有些老師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到系統的教育理念和正規的美術配套教具。 “芭莎·課后一小時”項目不僅帶來教室、課桌椅、一體機等硬件設施的投入,還能夠帶來像線上課程、雙師課堂這樣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讓老師和學生在具體課程實施的時候,能夠更加快速地適應教學的變化。 在鄉村學校中,美育教師團隊是人手不足的,所以很多美育教師,需要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因此,老師們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運用,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幫扶。 Q7芭莎慈善:這次與研習營的50位老師面對面的教學和接觸,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肖艷老師:首先,這50位老師是非常幸運的,能夠有機會參與我們的這次培訓,對他們來說,在開拓眼界的同時,更是將自己學習到的內容,帶回到學校中進行更廣泛的傳播。 其次,這是一個資源共享的機會和平臺。一方面是“芭莎·課后一小時”項目組搭建了本次培訓的平臺,集結了專家團隊,老師們在接下來的工作當中遇到問題,我們也能夠以這種專家團隊的形式進行答疑解惑;另一方面,項目組團隊也搭建了老師們之間學習和分享的橋梁。比如說老師的提問和答疑環節,就是一次同伴之間互相交流和學習的機會,這會讓老師們受益匪淺。 △ “芭莎·課后一小時”研習營為老師們搭建了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而從本次參加培訓的老師身上,我能夠感受到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老師們非常愿意學習來自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多個不同學科的內容。除此之外,老師們的專業基本功也讓我非常驚喜,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這也是因為他們想實實在在地把這次《新課標》中提到的綜合課程理念,運用到自己日后的課程教學當中。 Q8芭莎慈善:您多次強調了藝術課程的核心素養,那您認為,如何將這些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融入到美育課程的構思和實踐中? 肖艷老師:首先,老師們在備課的時候,需要把這四點核心素養理解透徹,并將它們如同一根暗線埋藏在自己的課程當中。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老師們可以從核心素養體現的四個關鍵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入手,更好地在課程的設置當中排兵布陣。 ? 舉個例子,比如說文化理解這一點,一方面有我們中國傳統的藝術課程內容,也有一些西方經典的藝術鑒賞融入其中。所以老師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按照自己的教學節奏去體驗,去領會和呈現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指向。 Q9芭莎慈善:站在鄉村美育老師的角度,他們是在傳遞美學思維和價值,這種精神層面的影響是需要灌注更長時間和更多精力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需要如何持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您對此有什么建議和方法? 肖艷老師:我經常會跟年輕老師們溝通,我會告訴他們:“不登高山怎知山之高也?!币馑际?,站在一些大學者的肩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讓我們一起去攀登這座美學高峰。雖然我們身處地域受限的情況下,我們同樣可以做到與最前沿學科的融會貫通。 △“ 不登高山怎知山之高也” 美學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因此,老師們在自我提升過程中,需要關注到兩個方面。 一方面,老師們不僅要關注自身學科的教學內容,更要具備宏觀視角和前瞻思維。比如,關心國家的最新政策、關注最新的國際研究動態、關注學科專家的講座和論文等。 另一方面,多利用網絡資源,比如說,國家搭建的空中課堂和國培計劃。老師們只要本著求知心,一定可以接觸到更多資源,幫助老師們實現自我學習。 Q10芭莎慈善:您覺得鄉村美育,在哪些方面還可以進步? 肖艷老師:鄉村美育還大有可為。 鄉村美育可以傳播當地文化。前幾天,我看到廣東佛山一所小學的老師,他帶著自己的孩子演唱了當地的一首歌曲。這個老師用方言演唱了這首歌曲,對孩子們來說,用方言演唱,是深入到文化理解的層面,理解自己的當地民俗和文化。孩子們在學唱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家鄉美的感受和情感共鳴。 △ 參與芭莎美育課堂的孩子們在開心地展示畫作 鄉村美育也可以促進跨學科融合。比如說,語文老師以課本劇的形式,將教學內容進行編排和展演,孩子們用表演、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將語文課程和藝術課程的內容進行了串聯和融合。 鄉村美育更是可以幫助打開老師們的視野,運用更多元的方式將美好傳播出去。比如說,老師可以用視頻的形式將美好瞬間記錄下來,在更多的平臺上進行發表和發聲。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老師的教學研究和課程編排能力,同樣可以挖掘和呈現更豐富的鄉土資源。 鄉村老師需要更多這樣的平臺去獲取信息、展現自己,鼓勵他們進行創作和展演,這也是對創意實踐這一核心素養的有力實踐。 △ “老師們需要研習營這樣的平臺去獲取信息、展現自己” 當老師和學生們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鼓勵的時候,他們的信心會倍增。在這種正向和積極的循環中,老師在不斷地積累更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在無形中提升他們的教學能力。在以后課程的教學當中,這種能力就可以隨時運用,是一種無限循環的良性互動。 ?? 凝心聚愛 美育未來 ? 監制:CY 責編:哲Zhe 撰文/排版:Zz